怎樣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?
我國的廢舊物資回收工作,就是我們的通常講的再生資源,這個工作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了。目前我國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,我們統計一下大約有八萬家左右。回收加工的工廠有六千余家。回收的網點約有20萬個。從業人員達到近千萬人。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從事個體和是民營的回收,承擔了整個再生資源市場的80%的回收量。首先我把整個這個行業的概況做一個簡短的介紹。
十一五期間主要回收的廢舊物資的總量為為四億噸。年平均回收量在八千萬噸左右。年均的增長率在12%以上。主要的廢舊物資回收總值超過了6500億員,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0%。在這其中,廢鋼鐵廢有色金屬有較大的進口量。上述主要的廢料約為1.3億噸,年均的進口量為2450萬噸。年均的增幅超過了20%以上。其中進口的廢鋼鐵4530萬噸,年均增長超過了5%,后三年超過了15%。肥有色金屬年均增長率18%,廢塑料年增長率超過了20%。增長的速度很快,特別是十一五期間。特別是2003年到2005年,特別是今年以后增長速度非常快。
國內回收與利用的情況。回收方面,中國的國內回收系統表現為是多部門的一個縱向的管理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,當時主要以國營的物資系統,商業集體所有制收購系統組成的兩大系統。還有一部分是自發的一些工業企業自己組織了回收性的輔助性單位。但是不不占主流。可以說回收的網絡遍布全國各地。當時回收行業作為特種行業進行管理的。需要有特殊行業的許可證,需要具有一定資質的要求。八十年代后期,原有的回收系統,由于所依托的上級主管部職能的轉換,部分回收企業逐步結體。加上市場的開放,大批的私營企業的涌入,運作成本相對勃起,比較低廉,效率也更高,這些企業開始出現。多部門的縱向垂直管理體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。對廣泛開展廢舊物資回收系統,節約資源保護環境,防治污染起到了推動的作用。但是對回收物資的利用,作為一個體制、行業來講,多部門林立,各自獨立,既不能形成整體的規模優勢,也形不成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。這是舊體制下的特征之一。
特征之二是城市地區的回收工作所涉及的市政、環保、衛生、城管等眾多行政單位的直接或間接的管理,包括審批、監督、檢查及回收全過程或分段式的管理,有許多行政單位建立了歸口管理公司,如環衛的單位,市政的城管單位,都在各自分工的管轄中開展回收物資的回收,進行回收物資的經營。上述這種情況既存在管理職能上的交*與扯皮,不利于回收利用,節約挖潛的有效運行。
還有一種模式是多層次進行廢舊物資的經營。經審批和報廢的機器設備,基本上按三種方式進行處理。一是由國家和省市處理,定點單位分類回收。二是由自己的獨立網點進行回收利用,還有行業期間企業之間交相關企業回收利用。多層次多形式的市場承包形式,包括集體、個體、民營的合資的經營機制,由于廢舊物資行業市場非常的薄弱,相關法規標準制定的落后,出現了交易管理混亂,人員素質偏低,相關污染嚴重等問題。十一五期間國家提出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,建立節約型社會,社會友好型社會,全國各地全部行動起來,把節約資源循環利用起來,緩解新興產業,已經建立一批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示范園區,起到帶動的作用。目前國家有關部委已經著手建立科學的回收體系工作。在原有的落后市場弊端之后,將迎來科學的利用回收資源的時期。